Skip to Content

椎間盤疾病

有機會導致毛孩癱瘓

椎間盤疾病(IVDD)完整指南

狗狗癱瘓與貓狗背痛的隱形殺手

由珍寵動物醫療集團獸醫團隊撰寫,專為香港貓狗主人而設


椎間盤疾病(Intervertebral Disc Disease, IVDD)是常見影響 貓狗脊椎健康 的疾病之一,尤其在部分品種中風險更高。當 椎間盤 出現退化、突出或破裂時,會壓迫脊髓神經,造成疼痛、行動障礙,甚至導致 狗狗癱瘓 或嚴重神經損傷。

及早認識 椎間盤疾病症狀、診斷方法與 IVDD治療 選項,能讓你的毛孩爭取黃金治療時間。  


什麼是椎間盤疾病(IVDD)?

椎間盤疾病 是由脊椎之間的椎間盤退化、突出或破裂引起。椎間盤是一層軟骨,位於脊椎骨之間,負責緩衝與支撐脊椎。

狗狗椎間盤突出 或破裂時,會擠壓脊髓神經,引起劇痛、腳無力、無法排尿,嚴重時甚至癱瘓。


椎與椎間盤的結構

脊椎基本結構包括:

  • 頸椎(7 節)
  • 胸椎(13 節)
  • 腰椎(7 節)
  • 尾椎(貓約 3-23 節;狗約 8-22 節)

椎間盤作用:位於椎骨之間的軟骨盤,能吸收衝擊,維持脊椎穩定。

保護脊髓:椎骨包裹著脊髓神經,避免受到外力傷害。

當椎間盤鈣化或受損,壓迫到脊髓神經,就會出現典型的 貓狗背痛、行動困難,甚至失去活動能力。


椎間盤疾病與骨刺的分別

許多寵主誤以為 椎間盤疾病 = 生骨刺,但兩者病因與治療方法完全不同: 


疾病 成因 主要症狀 常見治療
椎間盤疾病(IVDD) 椎間盤突出或破裂,壓迫脊髓 疼痛、行動困難、神經功能障礙、癱瘓 休息、藥物、手術
骨刺 關節退化、長期壓力導致異常骨質增生 局部疼痛、活動受限 物理治療、藥物、手術


IVDD 常見成因

1. 先天因素

某些犬種(臘腸狗、柯基、鬥牛犬、玩具貴婦)天生容易提早椎間盤退化。

2. 老化

中老年貓狗的椎間盤失去彈性與水分,更易損傷。

3. 急性創傷

意外跌倒、跳躍或激烈運動,導致椎間盤損傷。


如何辨識椎間盤疾病症狀

椎間盤疾病症狀 依影響位置與嚴重程度不同,可分為以下幾種情況:

1. 頸椎受影響(較少見)

  • 頸部僵硬、疼痛,不願抬頭
  • 嚴重時可能影響呼吸或腦神經

2. 胸椎或腰椎受影響

  • 第 1 級:背痛,拒絕觸碰,弓背或保持不自然姿勢
  • 第 2 級:走路不穩、跳躍困難
  • 第 3 級:無法自行行走,但四肢仍可活動
  • 第 4 級:後肢癱瘓,可能伴隨尿失禁
  • 第 5 級:完全失去深層痛覺,需立即手術,否則癱瘓風險極高。

黃金治療期:若已失去深層痛覺,48 小時內手術可大幅提高康復機會,否則併發脊髓軟化的風險增加。


如何檢查與評估  

- 初步評估:觀察行動、神經反應及觸診。

- X 光:排除骨折、腫瘤,初步推測是否有椎間盤病變。

- MRI/CT:更精確地定位壓迫位置,手術前必須的檢查。

- 神經學檢查:評估神經受損程度。


IVDD 治療方法

獸醫會視乎毛孩的個別情況,採取最合適的治療方法。

常見的IVDD治療方法,包括:休息、止痛藥、消炎藥、物理治療、手術等。 術後通常需要復健與物理治療,幫助恢復行動能力。


假如病情嚴重,錯過了黃金48小時,即使完成手術,完全康復的機率會顯著降低,發生併發症如脊髓軟化的風險亦會增加。


如何照顧患上IVDD的毛孩  

- 減少跳躍、上下樓梯

- 使用軟墊床,減低脊椎壓力

- 保持理想體重

- 散步時用胸背帶代替頸圈

- 按時覆診與跟進治療


降低 IVDD 發生風險

- 正確抱法:一手托前胸、一手托後臀,避免脊椎懸空。

- 控制體重:減輕脊椎負擔。

- 減少高衝擊動作:避免頻繁跳躍、急速轉向。

- 適度運動:強化背肌與核心肌群。


治療IVDD需要跟時間競賽!

椎間盤疾病(IVDD) 並不可怕,可怕的是延誤診治。 

及早診斷、及時治療,大部分毛孩都能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。

若懷疑毛孩有 椎間盤疾病症狀狗狗椎間盤突出狗狗脊椎病 或其他 貓咪椎間盤疾病 表現,請立即帶牠到獸醫院檢查。

早期診斷、適當的 IVDD治療 與必要時的 狗狗脊椎手術,能有效提升康復機率,讓毛孩回到健康生活。


珍寵動物醫療集團的獸醫團隊具備 24 小時急症支援、MRI/CT 高階影像檢查、骨科手術與復健治療,全程守護毛孩的脊椎健康。

 如懷疑你的寵物出現背痛、行動不穩等症狀,請立即聯絡我們安排檢查


.--. . - .. -.-. .- .-. .

溫馨提示:本文章內容僅供一般參考,並不構成任何醫療診斷或治療建議。如寵物出現不適或異常情況,請盡快帶牠前往動物醫院,讓獸醫作出專業評估與處理。